
演出者:指揮/林望傑(JAHJA LING, conductor)女高音/陳美玲(MEI-LIN CHEN, soprano)女中音/陳珮琪(PEI-CHI CHEN, alto) 男高音/鄧吉龍(CHI-LONG TENG, tenor)男中音/廖聰文 (CHONG-BOON LIAU, baritone) 台北愛樂合唱團(TAIPEI PHILHARMONIC CHORUS)國家交響樂團(NSO)
曲目:孟德爾頌:神劇《以利亞》(第一部全曲及第二部選粹) MENDELSSOHN: Elijah (Part 1 & Selections from Part 2)
【音樂會前導聆】時間:4/7(二)7:00PM
地點:國家音樂廳一樓大廳 主講人/車炎江
------------------------------------------------------------------------------------------------------------------
想不到我這懶惰的人,竟然是在兩個多月後的今天才開始有了寫聆聽心得的想法。但是,兩個月應該比兩年後才想起這一部神劇,卻忘了自己當時的感覺來得好,所以還是寫寫好了。
神劇,這名詞對我來說有點陌生,因為自己並沒有對神有著強烈的信仰,也無法感受到強烈信仰下得到的感動或是看到神蹟。因此,當時的我是抱著一股好奇以及純粹想欣賞音樂的心態買下了這一張480元的學生票。當然,孟德爾頌的美名也是讓我敗下這一筆錢不容忽略的一個因素。
在買票前,我還是一貫的會先上網搜索資料,查詢這部劇的簡介,指揮的背景,演奏團體之類的。在這一切都合我意後,我就決定衝這一場。這是我對於浪費了一張票的錢,甚至是浪費了國家音樂廳一個座位的空間後所能做的最不讓自己浪費它的方法了,也算是對這些表演者的一種尊重吧。(我的自以為,哈哈)
雖然國家音樂廳已經算是我再熟悉不過的地方,但這一次去,感覺還是有點新鮮感。原因是,這一次是我第一次踏進國家音樂廳卻不是為了去聆聽國樂演奏,更是我第一次花錢去聽西洋古典。所以,緊張和期待的心情還是會有的,緊張是因為擔心自己不懂得欣賞,期待則是希望當天晚上的音樂能震撼我、感動我。哈哈,既然花了錢,要說沒有期待是騙人的。
在位子上等了一會兒,終於看到交響樂團的團員陸陸續續走上台,大家都開始調音、準備之類的。在首席帶領著整個團調過一次音後,我知道音樂會就要開始了。而在燈光閃了三下後,原本還有點談話聲的場內,頓時卻變得鴉雀無聲。不久後燈光暗了,指揮走了上台向觀眾鞠了躬,音樂也會就開始了。
一開始的音樂讓我印象很深刻,這是整個晚上下來,讓我感觸最深的吧。為甚麼呢?因為它讓我很不舒服。或許是最近的我有點迷網,甚至恐慌......很怕很多事情的改變。有人說過,每段時間都會對於不同的音樂有很深刻的感受,而每段不同時間內感受深刻的音樂都是跟當時的心情遭遇有關的。當天一開始的音樂,從男低音唱了:"There shall not be dew nor rain these years..."在這一句後,扮演百姓的合唱,唱出了恐懼、不安、痛苦的感覺來呼叫著上帝,再配上交響樂奏出來的音樂。這感覺在我心中很強烈,我說不上為甚麼。可能是我害怕聽到恐懼與無助的聲音,不只是自己而已,也害怕看到別人這樣,就像我一直很害怕聽到救護車的聲音。很害怕無法主導自己的生命而必須靠著這麼一個看不見的所謂的上帝。
當然在這裡它要表達的是神諭出現的背景,以色列的百姓在長期旱災後民不聊生的景象所以吶喊出他們心中的痛苦。在俄巴底得知了這一切都是因為亞哈王崇拜假神才導致以利亞奉上帝之諭封住了天而造成旱災後,俄巴底把這一件事告知亞哈王和百姓。然而這段話卻引起了眾人的不信,反倒認定旱災是來自神的詛咒。這當中帶出一個故事,以利亞被天使吩咐要接受一位寡婦的供養,而那寡婦的兒子生了病。這一段是很美的女高音和男低音二重唱,而演寡婦的女高音要唱出從她認為以利亞害死他兒子到她兒子奇蹟被救活時的興奮心情,這種從不信神到看到奇蹟而全然相信神的心境的轉換,要這樣在一時間轉換,應該很困難吧,但是我很佩服她竟然能帶出這種感覺。
之後就演到以利亞反駁亞哈王一干人背離真神,膜拜邪惡假神巴力。這裡以男低音演以利亞,男高音演亞哈王,合唱則是巴力的眾先知們。一開始,巴力的信徒們從信心滿滿的唱著呼喚巴力的頌歌卻到得不到巴力的回應,而以利亞嘲笑他們,要他們叫大聲點,說可能他們的神在聊天或者睡著了。接著假先知們轉為激動,以更急切的口吻呼喚巴力,但還是換來一片寂靜,而以利亞再次出言嘲諷。假先知們陷入歇斯底里的狀態,發出強大的音量第三次呼叫巴力,然而還是沒有得到回應。這一段的音樂從進行曲般的節奏轉為激動歇斯底里的音樂,中間穿插以利亞相信真神而嘲諷巴力假先知的信眾,帶出了信眾的情緒受到嘲諷而產生的恐慌,變得越來越激地昂呼換巴力的效果。
在巴力信徒呼喚巴力失敗後,輪到以利亞呼求火焰降臨祭壇。這時火焰真的從天而降,眾人都震撼於眼前的超自然景象,而跪倒敬拜真神耶和華。以利亞命令百姓拿下所有的假先知,並全部殺盡 (我不太喜歡這種行為 >"<)。這個時候激動的獨唱曲風說明了上帝的無限能力,女中音也改以柔和的聲調警告離棄真神的那些人。
接下來,以利亞施行第三項神蹟--降雨,孟德爾頌安排這裡是以高音獨唱呈現,而這位僕人是年紀較小的男侍童。此時有一名很可愛的小男孩走到舞台中間,我當時還蠻期待他的表現的,可惜他有點小緊張,不過小小年紀有這種表現也算不錯了。此處以利亞的祈禱配上管弦樂團的厚實聲音與男童輕薄的音樂織度形成明顯對比,從天空萬里無雲河床乾枯到滂沱大雨傾盆而下,而管弦樂團美妙的製造出了這個聲音效果,接著再以象徵以色列眾百姓的合唱團用巨大的能量唱出對上帝的感恩,第一部就這樣在充滿光輝中結束。
下半場的第二部只是選段來演,主要都在讚美上帝還有堅定大家的信心。由溫柔的女高音召喚著以色列百姓前來共享上帝的安慰,隨後合唱團與樂團以喜悅且熱情的聲響再度複述來自上帝的應許。中間出現的女中音扮演天使唱出了:"Oh rest in the Lord..."用來安慰以利亞並要他相信上帝,接著合唱團演唱出:" He that shall endure to the end,shall be saved"以強化天使的信息,讚揚忍耐的美德。
在結束前的那段四重唱配合得很完美,但是感覺男高音的聲音有點被其他三人蓋掉。但登吉龍是男中音出身的,他是靠技巧的訓練很努力才成為男高音,所以他這樣的表現算是挺不錯了,有機會我會想聽他唱他本來的男中音。當然,男低音和女中音的音色一直是整部神劇以來我最喜歡的音色。最後,神劇以充滿喜悅感的合唱團歌頌上帝的榮耀光輝劃上句點...
這一次的音樂會讓我體會到神劇的主要精髓除了指揮、樂團、合唱團演奏出來的音樂很重要外,更重要的是對神的信仰。他們帶出來的不只是音樂,還帶出了相信上帝存在的堅定信念。而那種精神、那股信念,我想我永遠都無法深入體會,因為我發現整個晚上下來,我只是在欣賞音樂、欣賞表演,而不是真正融入他們。如果說有那麼一點點感觸的,也只有在一開始帶出來的恐懼感讓我有了共鳴。之後,我都一直以第三者的角度去看待這場音樂會,看著他們對神的相信、相信著只有神才能幫助這世界,背棄了神就要被火燒死,相信著這些行為是對的。而我,始終只是在看著他們的相信。如果我也有這股相信,或許當晚的感動會更多吧。但是無可否認的林望傑指揮還有所有演出者都很棒,至少沒讓我覺得浪費了票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